戏为六绝句·其三
诗词简介:.......更多
- 原文
- 拼音
- 繁体
- 《戏为六绝句·其三》.[唐].杜甫.纵使卢王操翰墨,劣于汉魏近风骚。龙文虎脊皆君驭,历块过都见尔曹。
- 《 xì wéi liù jué jù · qí sān 》《 戏 为 六 绝 句 · 其 三 》.[ tánɡ ]. dù fǔ..[ 唐 ]. 杜 甫.zònɡ shǐ lú wánɡ cāo hàn mò , liè yú hàn wèi jìn fēnɡ sāo 。纵 使 卢 王 操 翰 墨 , 劣 于 汉 魏 近 风 骚 。lónɡ wén hǔ jǐ jiē jūn yù , lì kuài ɡuò dōu jiàn ěr cáo 。龙 文 虎 脊 皆 君 驭 , 历 块 过 都 见 尔 曹 。
- 《戲為六絕句·其三》.[唐].杜甫.縱使盧王操翰墨,劣于漢魏近風騷。龍文虎脊皆君馭,歷塊過都見爾曹。
- 译文
- 注释
- 诗评
-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,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《诗经》《楚辞》,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,可以为君王驾车,纵横驰骋,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。
- 翰墨:笔墨。风骚:“风”指《诗经》里的《国风》,“骚”指《楚辞》中的《离骚》,后代用来泛称文学。龙文虎脊:喻瑰丽的文辞。操翰墨:“操”,持。“翰墨”,笔墨。指文艺写作。劣:不如,不及。风骚:以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,来概括诗经和楚辞。“劣于汉魏近风骚”:不及汉魏时期的作品之接近风骚。王杨卢骆四杰的成就有限,且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,因而颇受后人非议。但杜甫却对此很不平,指出:“龙文虎脊皆君驭,历块过都见尔曹!”“龙文虎脊”:千里马。千里马中有;龙文、虎脊。君:这里泛指御马者。“龙文虎脊皆君驭”:是说王、杨、卢、骆有超越的才能,他们的作品是伟大且华丽的,就好比善御者驾着龙文虎脊的千里马,在文坛上驰骋。历块过都:经历土堆,越过大城市。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过都越国,蹶若历块”,形容善御者驾驭着良马,跑得飞快,追风逐电,跨过几个城池,好比跳跃过几个土堆。“历块过都见尔曹”:是说,你们不要只是批评,也请驰骋一下试一试,比卢、王等恐怕要望尘莫及了吧!
- 赏析一
- 赏析二
- 赏析三
- 第三首是继续对初唐四杰进行评价。第一句中的“卢、王”,由于七绝字数和平仄的限制,在这里概指初唐四杰,“操翰墨”,即执笔写作。第二句中的“汉魏”,指汉魏之际建安时代的文学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:一般人认为四杰的创作不如建安文学能够接近风骚,即缺乏风骨。下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:“龙文虎脊皆君驭,历块过都见尔曹”。“龙文、虎脊”都是毛色斑斓的千里马名。“历块过都”,是对《昭明文选》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中“过都越国,蹶如历块”一语反其意而用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:四杰的才力如同驾驭千里骏马,而一般人过一小土块却象越过都城一样艰难。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这样一个观点:即使初唐四杰的创作尚未得风骚之旨,但他们的才力却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。
- 第二三首论唐初四杰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。其中第二首以史炳《杜诗琐证》的解释最佳: “言四子文体,自是当时风尚,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。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,而四子之文不废,如江河万古长流。”杜甫对四子的诗文予以肯定,对嗤其“轻薄为文”者予以批判,认为这些讥哂四子的人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,他们的身名很快就会消失,而四子作品的价值将如长流的江河一样永远存在。第三首中“卢王操翰墨,劣于汉魏近风骚”是当时一些文人哂笑四杰的话。杜甫引用加以驳斥说: “纵使”这样,四杰能以纵横才气驾驭“龙文虎脊”般瑰丽文辞,“转益多师是汝师”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,与“不薄今人爱古人”精神相通。无所不师才能兼取众长,无定师才能不囿于一家之见。这真是继承——批判——发展中的千古剀言。
- 所谓说说容易做做难,看人挑担不吃力,自上肩胛歪了嘴。杜甫批评这些“后生”们,只会不负责任地对前贤的文章妄加嗤点和嘲笑,而你们自己呢?也能写出一些像样的东西来吗?因此,还是老老实实地先学习前人的成果,再脚踏实地的努力,也许还可能有所成就,不然,只能“身与名俱灭”而已。
今日更新
-
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
[2018-09-28]
-
岁暮
[2018-09-28]
-
夔州歌十绝句
[2018-09-28]
-
绝句四首
[2018-09-28]
-
少年行
[2018-09-28]
今日推荐